让绘本“轻触”数学

来源:  作者:韩 洁  录入:李延江  发布时间:2018-5-15 13:59:00  浏览次数:1934

数学绘本是将数学知识与绘本艺术巧妙融合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透过阅读去“轻触”数学,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对这类读物非常感兴趣,于是结合数学教材,将数学绘本介绍给学生,全班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感悟。

由于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资料不多,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就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和尝试。通过近一年的活动,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观察图画,形象直观

视觉学习是通过图、照片、图表、符号、图标还有其它视觉的表达方式获取以及沟通信息,就是在使用一种视觉模型来展示复杂的数据感觉。研究表明视觉学习理论特别适合数学技能的获得,可以让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是如何得出来的。     

教学时,绘本的每页不必急于出现文字,先展示画面,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己看到了什么?特别是图中的细节,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教学《意大利面条和肉丸子盛宴》时,我每一页都是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客人们重新摆放桌子后,画面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随着拼的桌子越来越多,旁边闲置的椅子越来越多。这是学生最直观的感受。随着32位客人逐渐到齐,先来的客人把桌子重新单独摆放,闲置的椅子不断减少,最后每个人都有座位了。这一过程,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桌子单独摆放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利用画面,轻松地理解了“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却不一定相同”的道理。

二、结合教材,相辅相成

教学中数学绘本在何时阅读,要根据教材需要,根据绘本的不同特点和难度,有些安排在单元前,作为铺垫,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有些安排在单元基础知识教学后,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有些安排在单元《你知道吗?》后,作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例如:三(下)学习《观察物体》单元之前,我教学了《寻找消失的爸爸》,说的是一个小姑娘凭借爸爸留给自己的三张纸条(如下图)留下的信息,开动脑筋找到了“消失的爸爸”。

 


之所以放在单元开头,是因为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观察物体没有明确的认识,不知道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放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利于明确学习目的。

但三(上)教学《世界的一天》我放在了《24时记时法》单元第55页“你知道吗?”之后。这本书介绍了一个男孩漂流到南太平洋一个无人岛,不分昼夜每隔3小时向八个国家的孩子求救的故事。这八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巴西、肯尼亚和澳大利亚,分别属于八个不同的时区,而男孩所处的无人岛正处于国际换日线附近。这一内容与教材中“你知道吗?”正好相吻合,但也有所延伸。放在单元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丰富和完善学生所学。

三、巧设讨论,启发思考

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数学绘本的价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富有启发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给学生自己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意大利面条和肉丸子盛宴》的最后,我提出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如果有12位客人来参加家庭聚会,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桌子安排方案呢?哪种安排使用的桌子最多?哪种安排使用的桌子最少?让学生通过讨论,运用故事中理解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在数学绘本阅读教学中,设计合适的操作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里的数学原理,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教学《梦想家的披风》时,我在阅读讨论后,设计了两个操作环节:一是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六边形)和胶棒,从故事中选择一种图形,然后小组合作把它们拼在一起。二是用多种图形组合,尝试是否可以拼在一起。虽然图形密铺是高年级的知识点,但动手操作给中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经验,透过阅读去“轻触”数学,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些颜色、味道,增添了一些柔软的方法,在不经意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贴近生活,潜移默化

数学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此,阅读过程中的讨论、拓展都要联系儿童生活,不要板起“数学”严肃、生硬的面孔,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说的是一个小姑娘用手、脚、胳膊、步子做“尺子”测量家里的物体,是家里最漂亮的“尺子”,明白了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便利、神奇的尺子!这个故事结合三年级下学期第53页“你知道吗?”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利用自己的身体测量教室里感兴趣的物体,学生热情很高。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目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很大提高。 

六、借助故事,关注情感

数学绘本除了渗透数学原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关注儿童情感。教师要借助故事,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受成功,升华情感。

例如:教学《世界的一天》这本书时,除了让孩子了解时差、时区、国际换日线等概念,我还在阅读中对孩子们渗透世界观的教育。让孩子能以了解和尊重的态度看待地球上不同的民族、文化,向学生无形地传达“四海一家”的观念。同时,这本书由来自书中八个国家的十位画家共同创作,孩子不但从这些画作中看到各国小朋友的生活情形,也看到了各国画家的不同画风,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数学绘本阅读课”一改数学严肃、抽象的面孔,师生之间轻松愉悦地分享好书,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