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线段图,凸显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体会

来源:  作者:庄 玲  录入:李延江  发布时间:2016-6-28 10:33:00  浏览次数:1924

47日下午,我带着四(2)的孩子为天小教育集团的数学老师呈现了一节研究课“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画线段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课堂上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重点,整个教学契合“以学定教,促进学习力发展”的研究方向为思路而设计。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辅以多媒体的演示进行回顾,激起以前的认知,接着引入课题,出示例题。在明确条件和问题后抛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很清楚的看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接着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组中学生进行评价,这些作品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画图的价值取向“规范、完整”。接着带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画图过程,给中下水平的学生又一次学习机会。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完全放手给学生画图。学生为了呈现题中数量关系,依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线段图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在自主探索中感悟,学生不但画出了线段图,有的还画的很完整。接着在评价与修改中学生已经自主选择了完整规范的画图。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解答和检验,并进行巩固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两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思想,它能够在复杂变化的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通过两种解题思路的对比,不同条件的叙述,不同图形呈现的对比,从而找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即把不相等的两个数量转化成两个相等的数量,先求出其中一个数量的2倍这样的数量关系。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编题练习。这节课的学习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线段图,发挥想象,发散思维,编出符合图意的题目,那么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就会加深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所学问题的数量关系了,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习力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知识,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数学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交流时间,把学生置身于数学活动的主体,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活动,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促进学习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