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系列研究

来源:  作者:宋春雷  录入:宋春雷  发布时间:2024-10-15 15:24:43  浏览次数:1611

区级一、二年级数学研训活动

20241010日下午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系列研究”——区级一、二年级数学研训活动在天妃宫小学天秀巷校区二楼阶梯教室顺利举行。家齐聚在天小校园里相互学习,共同研究。

第一节课是由蒋苏洁老师的执教《认识加法》一课。首先,蒋老师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讲故事形成了加法的语言表征;其次组织学生用摆方块等方式形成了加法的符号表征;随后,带领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数量关系从而形成了加法的符号表征;接下来,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算式表示不同的故事,形成了加法模型。最后,蒋老师通过层次性的练习,使同学们对加法的算理、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节课是由陶唯琪老师执教《认识平均分》一课。陶老师首先通过“小猴分桃”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接触“平均分”的概念。紧接着,通过学生分桃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随后,通过三个练习板块让同学们对“平均分”进行了应用。最后,陶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来分享生活中有关“平均分”的数学故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活动进入讲座环节,首先由何晨老师带来了题为《创设多元表征,体会数与运算的一致性》的讲座。何晨老师的讲座首先对2022版《课程标准》中有关数与运算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紧接着对2024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整体解读,并着重对第一单元《05的认识与加减法》进行了分析,着重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最后,何老师解读了《认识加法》一课的教学实施路径:通过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紧接着,管维泠老师带来了题为《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平均分模型结构》的讲座。管老师首先将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与运算的内容与2011版进行了对比,并对整个小学阶段的除法大单元进行了梳理。接下来,管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认识平均分》进行了课时分析,将内容拆解为“教材深度盘活,促进概念建构”、“丰盈思维过程,提升思维能力”、“创意深度开发,提升数学素养”等三个阶段。

  最后,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部张仁进副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张主任分别对两位执教和两位讲座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科学;讲座老师的内容详实、质量较高。同时,张主任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张主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连贯性和紧密性,教学环节的顺序和细节设置要更加科学,凸显层次性,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撰稿人:张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