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率先做立德树人的楷模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延军  录入:范颖琼  发布时间:2014-11-20 17:02:35  浏览次数:2001

   陈延军小档案  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慧性教学”的主张。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市区级研究课题。他的课以“朴实、平实、扎实”获得同行认可。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要率先做立德树人的楷模,要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面来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通过多读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日常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

    ■陈延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育也明确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那么,如何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从小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扎下深根呢?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落实很重要,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依托语文课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也是十分必要的。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育全过程

    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在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少年儿童心灵的涵养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我们每天通过听说读写,不断丰富与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语文教育的大小事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语文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每一个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与途径,形成爱学习、爱读书、爱劳动、爱集体、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低、中、高各学段有效衔接的语文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教材中、课堂中,从而走进学生心中。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具有实践性的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在实践中育人的意识。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班级墙报和展板、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等,完善校园文化的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设计,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落实到课内阅读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是最容易、也是最直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价值观要素,对每篇课文承载的价值观精神内涵作多元深入分析,落实到有效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站稳立场,谨慎授课。对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关注文字所承载的价值,深入地品味,推及思想深处的蕴意。如课文《爱我中华》,这是一篇爱国情感特别浓烈的诗文,不待老师讲,学生就知道爱国是感情主线,如果只是一味地读来读去,爱国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是要通过唤醒语言文字的魅力来挖掘诗文承载的爱国价值观内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之美;透过“健儿”看到各行各业的建设大军;透过“奋起”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透过“中华雄姿英发”感受到上下和谐、时刻待命的强大力量。这样的阅读教学再配以雄浑的歌曲欣赏,爱国内涵就有了基础。又如,课文《落花生》的第一部分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不能一带而过,而要引导学生从读中看到几个孩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和谐劳动过程,还要体会出劳动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节奏,并进行朴实语言的实践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反映世界优秀文化的题材,阅读指导时也要恰切地做引导,要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比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从文章本意讲,是在给德国人“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境界点赞,对于70多年以前的文章,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引出现在的中国到处变得和谐美好,美的城市乡村、美的社会风尚、美的人文精神随处可见。又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是借小艇这一典型的代表物,感受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光,体会悠久的历史。课的最后,也要引导学生寻找祖国具有独特风光的地方,如云南的“丽江”、福建的“武夷山”、江南的“苏杭”、北方的“古镇”,等等。引导学生能用课文中的以典型事物带出整个城市文化的表达方法来写我们发现的一处地方,以突显“和谐”和“文明”的价值观主题。

    加强价值观宣传教育,培植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高尚精神,增强全社会爱国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内容规定,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学习环境。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育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同学间的和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材机制,弘扬善行义举,实现学习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学校公约、学生守则、班级规范,强化与人文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典作品阅读中

    把大部头经典作品引入课堂,是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大量阅读很重要,但现在的课外阅读多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教师大多数没有指导。夸张地说这样的阅读效果是零,不夸张地说阅读效果微乎其微。快餐式的阅读缺少心灵的体验,但大部头阅读如果没有指导,效果也值得怀疑。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要有大语文教育观。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跟不上,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效果普遍不高。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将原来语文教材学习时间压缩到2-3个月完成。同时,将一些大部头经典作品的阅读指导课与语言运用实践课引入课堂教学。

    在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上,可以用规定读书和选择读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兴趣。低年级主要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中国寓言故事》、《中国优秀童话选》等,让孩子在童话、寓言的阅读中感受真善美,辨别假丑恶。中年级引导孩子读一些具有浪漫想象色彩的名著,如《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等,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高年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引导学生初悟人生。将大部头的名著引入课堂教学,解决了学生随意读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并相应建立读书笔记和评价体系。在老师开出的书目中,学生们阅读相当数量的童话故事,避免过去多年以来学生的“童话断奶期”,使学生保持一份纯真的心灵,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极为重要。

    习近平主席今年“六一”前在海淀民族小学提到“精忠报国”的故事和自己成长的关系。他讲到这个故事与家国情怀时说,小时候他问妈妈,岳飞的妈妈给他往脊梁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难道不知道岳飞怕疼吗?妈妈说,怎么不知道呢?岳飞的妈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岳飞在疼中永远记住要“精忠报国”。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小时候的习近平主席。这样蕴含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感人故事,应该大量纳入我们的语文课程中,让一个个类似的故事在学生心中扎根,为人生的发展、为当好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精神的底子。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学习做事中

    语文教师大都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时间最多、影响最大的人,因此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执行者。我们的一天,多以孩子的心来看美好的世界,多以孩子的语言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但是,也有许多教师不屑于说与孩子心灵相近的话,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总爱玩弄华而不实的词语,但却远离孩子的生活与心灵。

    一次,我和北京教育学院一位老师一起去参加一个会议,路上,她与我交流一个话题。她说:“陈老师,我觉得你们小学老师说的话孩子们多半听不懂。”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接着说:“我的女儿回家经常对我说:‘妈妈,什么是认真’呀?我们做得认真了,为什么老师还批评我们?”这位老师说:“为什么教育没有效果?可能是老师的话孩子没有听懂。”我赶紧向这位老师取经。她说:“我对女儿讲,把饭吃干净就是认真;扫地看不见纸屑就是认真;写作业不要擦来擦去,一次写对就是认真。”她又说:“什么是好老师?我认为说孩子明白话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我听了顿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我们能不能改一改那种总是想表现自己的风格的习惯,心里真正有学生,用这个年纪的孩子能明白的话与他们交流。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2012年教师节前夕,北京市教工委宣传处遴选了100名特级教师,要求每人说一分钟开学前的“教师寄语”。我开始的寄语是:“未来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强的人才。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学会做人做事更为重要。愿每一个同学在新的学期里,既要塑造优良的品格,学好各门知识,还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个性的特长,同时要学习做人和做事的本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负责这项工作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老师们的寄语都是这种风格,似乎离学生有点远,让我换一种方式。我突然想到了教育学院那位老师对我的启发。经过思考,我换成了这样的表达:“同学们,前几天我碰到一位家长,谈到他的孩子读书翻了几下就算读完了,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做到认真读书。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对于我们小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认真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很难。什么是认真呢?老师讲课,同学们眼睛看着老师,脑筋随着老师的讲解,有问题就问,或把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或不断地思考问题就是认真;写作业时,把每一道题目做正确,把每一个字都写规范、整洁,不涂涂抹抹,就是认真;做值日时,把地拖扫得没有一片纸屑,不留一点儿死角,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就是认真;做眼保健操和体操时,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就是认真……愿每一个同学在新学期都能做一个认真做事的好孩子!”改换后的表达,受到了肯定,大家都觉得这样的表达接地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会用孩子的语言交流

    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会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捡垃圾,很多孩子以各种理由搪塞,效果不大明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用“他扔掉的是垃圾,你捡起来的是品质”等接地气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春天时,低年级孩子不知道爱护花草,我就说:“童话和寓言里的花草都会说话,说明它们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它们也知道疼啊!花草的生命一年就一次,我们掐了叶子,花草就残疾了,有的还会死掉。花草妈妈多么伤心啊!”这样的话语,孩子接受起来容易,自然感到了生命的可贵。尤其是一至三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孩童的语言,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有些理性的语言,也可以适当使用文学色彩的诗情画意的语言,更需要生活化的语言来教学生掌握知识和传授道理。

    “润物细无声”的“知行统一”教育,使读书、明理、践行、立德于一体,使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使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课上,孩子们都喜欢听老师的讲课,课下,与老师同学交朋友,很少会来缠着老师“告状”。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要率先做立德树人的楷模,要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面来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通过多读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日常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