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题研训学习心得之四——天河学校 刘毛宁

来源:  作者:李延江  录入:李延江  发布时间:2019-12-16 10:04:37  浏览次数:4458

《容错中见成长》

当下很多课堂中存在只见教学,不见学生这一现象。长平路小学解兴华老师指出,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急求心中预设的答案,而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视而不见或者简单否定,错失了重要的学生生成资源。学会化错,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引领学生主动求真,探索知识。

三年级《一一间隔排列》一课便是在容错与化错中熠熠生辉。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找规律”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接着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索间隔排列的规律。从数一数、比一比到说一说,用表格统计数据,清晰明了的对比出结果,即一个物体的数量与另一个物体数量相差1。然而学习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延伸,让学生想办法怎样就能一眼看出多的1在哪,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连线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求共同的本质,即一一对应思想。更为巧妙的是,老师让学生通过用小棒和圆片摆出间隔排列,对多种不同的摆法进行分类,挑选两端相同的。在刚开始时,学生犯了错误认为黑板上的都是,教师没有立马指出错误,而是重复了一遍要求,由学生自我思考,纠正错误,在老师智慧的化错中,得到成长。

由一串珠子将学生从直线上的间隔排列引入对环形间隔排列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思考。有学生提出剪开并拉直,教师课件上也呈现这一过程。对此,我有些疑惑,想请教一下。当我听到剪开图片上珠子手串时,脑子里的画面是珠子蹦开,蹦的到处都是。有过剪手串这样的生活经验,相信不少孩子也会有此疑问。在现实生活中,感觉不会有谁采用这种办法只为看两种颜色珠子数量关系,这与生活是相违背的。因此,我思考可不可以换一种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环形的间隔排列可以转换成直线。如男女小朋友间隔拉手成环形,再拉成直线,感受环形间隔排列与直线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环形间隔排列的规律。然后再出示手串,让学生判断两种颜色珠子的数量关系并验证。这节课是非常棒的,有很多闪光点。这里我似乎过于吹毛求疵,提此只为解除心中疑惑。

学生会出错,教师也会,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还请批评指正。正如解老师所说,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要挖掘其合理的部分。鼓励学生和老师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勇于思考,使学习真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