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孩子的伟大来自家长的伟大

来源:  作者:刘莹  录入:刘莹  发布时间:2017-11-17 17:53:00  浏览次数:2859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以“狼爸”和之前的“虎妈”为代表,棍棒教育似乎正在中国回潮。

棍棒之下真能出才子吗?我们孩子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且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如何说。

中国家长的两个“爱的误区”

主持人:作为父亲,您每天能抽出多少时间陪孩子玩?

孙云晓:我确实经常带女儿去公园玩,当女儿再大一点时候,我就陪她走了全国13个省市,这是女儿最感谢我的一点。

主持人: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那您给现在的中国的家庭教育打多少分?

孙云晓:我觉得最多打59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现在的父母在爱孩子上有两个误区。第一,对孩子的爱不求回报;第二,重智轻德。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只要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了,因为父母觉得学习最能决定孩子的命运。这种话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什么会出现药家鑫杀人案,留日学生弑母案,这些学生在智力上都不差,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因为他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主持人:所以孙老师您也一直强调“爱的教育”。

孙云晓:是的,家庭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以爱育爱”是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父母给孩子真正的爱。这个爱要理解的、尊重的、心灵的关怀。第二呢,是要教给孩子爱,由关心自己到关心别人、关心社会,由小爱到大爱。

主持人:那如何看待“虎妈”式的教育呢?

孙云晓:我仔细研究了“虎妈”的案例。“虎妈”式教育标准就是一个:必须成功。“虎妈”的这种教育很容易制造孩子的心理扭曲。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第一原因就是亲子关系不好,来自父母的高压力,是造成孩子心灵伤害最主要的原因。

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

主持人:那如何看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呢?

孙云晓:我认为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学习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这才是能让他终身受益的东西。学习一定不是一个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千差万别,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蠢材就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用同样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是十分可怕的。调查发现,83%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考到班级前15名。这怎么可能呢?十年间,我们对全国中小学生做了三次大规模的跟踪调研,10年前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最新一次调查发现,睡眠不足的学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了。这种压力严重损害孩子们的健康。

主持人:现实中,有的孩子会给自己加压,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孙云晓:这种现象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压力开始是在外部,比如父母的压力。慢慢地,压力时间长了之后,它就会内化,不用扬鞭自奋蹄。不用父母老师说,自己觉得名次要低了,就不接受。这种内在压力可能都会超过外在的压力。我们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给自己加压,就觉得孩子懂事了,给他表扬,这使孩子内心压力更大,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古今中外,在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种教育背景之下,家庭教育都是对孩子影响最长远,最深刻的。所以说,看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重要的就是看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的伟大来自家长的伟大,我非常不赞成幼儿园的孩子上全托,也非常反对从小学就开始上寄宿制学校。父母给孩子多一些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